2024年7月18日 星期一 19:43:55

盘面止跌反弹 玉米蓄势待发?

引言

上周玉米主力合约止跌企稳,连续两周收阳,本周初两个交易日更是迎来了一波上涨,期价一举突破前高。供应方面,新季玉米季节性上量基本结束,短期售粮节奏相对缓和,市场供应相对平稳,另外整体进口玉米数量同比降幅较大,一定程度上支撑国内玉米价格。需求来看,下游深加工整体加工利润较好,深加工企业开机率、消耗量同比提升,一定程度上支撑玉米价格企稳运行。

后续重点关注中美农产品领域的进口政策调整,若后续美玉米再次恢复进口,在情绪上或对国内玉米价格起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另外,小麦的政策性拍卖可能会对市场心态产生影响,若麦价后续下跌,相应玉米价格恐将受到抑制。后续也应重点关注超期小麦投放情况。虽说短期盘面仍然存在变数,但中长期来看仍旧存在阶段性上行机会。

现货趋稳运行 进口同比锐减上周玉米价格各地区有所分化,整体趋稳运行。截至 11 月 6 日,全国玉米周度均价 2207 元/吨,环比下跌 1 元/吨。分地区来看,东北玉米价格根据粮源销售情况不同,价格整体窄幅调整。华北地区玉米价格先涨后稳,周初潮粮售粮压力明显减弱,深加工到货减少,企业价格快速上涨。随后到货量有所增加,市场供需保持相对平衡。销区市场玉米价格先涨后稳,港口贸易商报价坚挺,但下游饲料企业多维持前期订单,随买随用,头寸时间维持较短。

进口方面,中国9月玉米进口量为5.68万吨,环比上升56.64%,同比下降81.86%。俄罗斯蝉联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当月从俄罗斯进口玉米3.31万吨。缅甸为第二大进口来源地,当月从缅甸进口玉米2.1万吨。1-9月玉米进口量共计93万吨,同比锐减92.7%。其中,从俄罗斯进口玉米32万吨,占比34%;巴西进口25万吨,占比27%;乌克兰进口23万吨,占比25%;缅甸进口9.65万吨,占比10%;美国进口2万吨,占比2%。进口数量的大幅下降一定程度上利好国内玉米价格。

售粮进度偏快 下游开机提升截至11月6日,根据多家机构统计的售粮进度来看,整体售粮进度同比偏快。钢联统计来看,东北地区售粮进度18%,同比15%的进度,同比偏快3%。华北地区售粮进度20%,同比19%的进度,同比偏快1%。卓创统计来看,东北地区售粮进度16%,同比14%的进度,同比偏快2%。华北地区售粮进度21%,同比16%的进度,同比偏快5%。综合各口径平均来看,东北地区售粮进度17%,同比15%的进度,同比偏快2%。华北地区售粮进度21%,同比18%的进度,同比偏快3%。

另外,截至11月6日,吉林玉米淀粉对冲副产品利润为 160 元/吨,环比升高 53 元/吨;山东玉米淀粉对冲副产品利润为 194 元/吨,环比升高 74 元/吨;黑龙江玉米淀粉对冲副产品利润为 29 元/吨,环比持平。近期玉米淀粉企业生产利润呈现上行趋势,加工利润明显好转。相应地,淀粉企业开工积极性良好,行业开机率环比升高。截至11月6日当周,全国玉米加工总量为62.65万吨,环比增加2.93 万吨;周度全国玉米淀粉产量为 32.47 万吨,环比增加2.02 万吨;周度开机率为62.77%,环比增加3.9%。下游较好的加工利润和较高的开机率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玉米价格的止跌回升。

后市重点关注中美博弈和小麦拍卖情况首先,中国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在北京会见了美国农产品代表团,指出了美方单边关税的根源问题。随后,在近期举办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国内企业与美国农业企业达成重磅合作,签下价值 52 亿美元的农产品采购大单,其中大豆与小麦成为采购核心品类,这一订单规模创下近三年中美农产品单笔合作新高。并且中国有关方面再次就中美农产品贸易做出细节措施,从本周一起恢复三家美国企业的大豆输华许可证。近期中美在农产品领域的缓和为后续进口美国农产品打开了大门,需密切关注后续玉米方面的进口情况,若美玉米再次恢复进口,在情绪上或对国内玉米价格起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另外,上周小麦价格呈现显著的区域分化与涨跌互现特征。河北多地率先开启回调,山东部分企业跟进下调,主因前期高价刺激下基层粮源阶段性上量增加,叠加贸易商逢高出货意愿增强,短期供应压力释放。政策层面,临储拍卖节奏放缓提供短期支撑,但重启预期又为市场注入不确定性,后期需密切关注相关政策的发布和需求变化情况,若后续小麦拍卖压制麦价,则玉米价格恐将相应承压。